内容简介:
市面上有大量资料教我们“学什么”,却很少有人教我们“怎么学”,所以这不是一本讲解知识的书,而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南。它从认知、习惯、心态、技巧四个维度,全面覆盖了高三备考过程中的各个场景,针对大量具体问题给出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竭力提升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书中详尽的学习方法、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将极大地节省高三生四处寻找零散的学习方法的时间,进而让大家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学习本身,这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作者简介:
青年作家,高考系统学习方法研究者。通过知乎等网络平台,利用自己总结的高三系统学习方法帮助众多高三学生大幅提升成绩。大学期间实现经济独立,受邀成为TEDx演讲嘉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所创作的关于高三学习方法的内容,在知乎的高考板块获得50万点赞,100万收藏,3000 万阅读。作为青年创业者,创立“树成林”教育团队,获得广泛关注 。
目录:
一、认知心态篇 如何在高三保持良好心态?
2 (一)为什么你一定要跳出智商陷阱?
12 (二)什么是高三的四大核心思维?
36 (三)如何在高三保持心态稳定?
44 (四)怎样找到高三不竭的奋斗动力?
52 (五)如何应对努力没有进步和成绩波动?
60 (六)什么才是高三的你应该喝的鸡汤?
二、方法技巧篇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8 (一)如何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9 (二)怎样一步到位做到自律?
85 (三)什么才是高三最好的时间管理方案?
93 (四)如何通过复盘保持进步?
99 (五)如何高效科学地做笔记?
115 (六)如何在高三科学高效地刷题?
129 (七)什么才是高效的听课姿势?
138 (八)如何高效构建知识体系?
147 (九)如何高效制作错题本?
155 (十)什么才是最科学的高三复习策略?
163 (十一)如何快速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
172 (十二)如何保证假期在家静心学习?
180 (十三)高三如何提神才能杜绝犯困?
189 (十四)高三如何不痛苦地早起?
196 (十五)如何合理利用高三的碎片化时间?
三、学科思维篇 如何用学科思维快速提分?
202 (一)如何突破高考语文?
229 (二)如何突破高考英语?
258 (三)如何突破高考英语听力?
271 (四)什么是学数学必备的思维?
285 (五)如何突破高考数学?
四、临考冲刺篇 如何在最后阶段再接再厉?
306 (一)天亮未亮,步履不停!高考倒计时30天寄语
311 (二)高考最后30天还能做些什么?
320 (三)如何彻底杜绝无谓失误?
325 (四)如何解决考前的紧张和焦虑?
332 (五)如何在考试时避免被外界干扰?
339 (六)甭管天亮不亮,步履都不会停!
346 后记
书摘:
一、
认知心态篇
如何在高三保持良好心态?
(一)为什么你一定要跳出智商陷阱?
什么是所有高三的同学都会思考却避而不谈的?答案很简单——智商。
也许你班上有一个学习轻松,连课外习题都不做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的同学,你会问:“为什么?”也许你有过一个从不认真上课,甚至作业全靠抄的同桌,他考前就复习一周却取得了比你更好的成绩,你会问:“为什么?”或者你是个刻苦用功抓紧每分每秒学习的好学生,但成绩就是不让人满意,你会问:“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在你心中,你只是害怕承认——因为他的智商比我高。
如果是勤奋程度的差距,我们尚且可以通过更强的自我驱动进行弥补,可如果是智商的差异,据说智商是出生便决定,后天难以改变的特质,那我们的努力又有多大用呢?想想吧,多少人高三时的沮丧和痛苦正是源于这种无法带来希望的比较。没有希望意味着迷茫,长期的迷茫之后总是放弃。高三的你如果无法对智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走上一条与理想截然不同的路,一条更坏的路。
不过奇怪的是,明明智商这个词总在困扰我们,但它好像成了不管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的学生,甚至是老师都不愿公开提及的禁忌话题。可能是因为老师自己并未了解得十分清楚,也可能是因为老师害怕“智商决定论”戕害大家,总之对于这个需要被了解的话题,我们不懂,老师不教,同学也不说,实在让人无所适从。少被人提及不代表不重要,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我们需要对“智商”建立全新的认知,以保证我们就算不能受其益,也至少要免受其害。
1.智商陷阱
在建立正确的认知前,我们先看看对智商这个词的错误认识会对高三的学生造成什么影响。有一个事实是我们都知道的——压力对人体有害,会造成人体的许多不良反应。但现代生理和心理学家联合用实验证明,其实压力本身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影响,对身体造成影响的是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换句话说,常被人提及的焦虑、烦躁、失眠、心脏病等等并非对压力本身的反应,而是人体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
比如当你因为事务繁多而感到巨大压力时,如果你把压力看作一种威胁,那么压力就会让你焦虑、失眠,甚至诱发心脏病。但如果你主动把压力看作一种挑战自我的机遇,那压力不仅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会让你变得更加机敏和兴奋。
既然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或者说受我们掌控,那么我们其实也就对事物将要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拥有了一定的控制权。但这和智商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关系巨大。
回到前面那3个熟悉的场景,这次月考,你们班上那个整天玩闹的同学数学又拿了145分;你那考前还通宵上网的同桌,理综却比你多了20分;刻苦学习的你连最拿手的英语都考砸了……这类的事情会持续地困扰你,因为在考试密集、成绩透明的高三,这种事情总会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发生。
对于不好的事情,人总是需要一个解释。你开始觉得都是因为他们比你聪明,比你智商高。你开始认为也许注定只有智商高的人才能考好吧,像自己这样智商平平的人哪怕努力了也没用。到最后你索性释怀了,自己可能压根就不适合走高考这条路,干脆就得过且过算了,追求卓越这件事还是留给聪明人去做吧。这样的想法一旦萌芽,后面就是迷茫、怀疑和挣扎,直到不得已的自我放弃——受挫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因为放弃意味着你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发现问题了吗?姑且就把你和那些同学的比较看成压力,你对比较结果的解释和归因就是你对压力的反应,而这种解释下的选择和行为就是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正如压力不会直接影响身体,但对压力的不良反应会影响一样,和同学的比较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我们在高三的效率,但你的错误归因和胡乱解释会对心态造成也许是毁灭性的影响。意识到这一点,你该猛打一个寒战,这可是不折不扣的自己害死了自己,实在是太可怕了。而这正是文章标题说的“智商陷阱”。
现在你可能稍微有点绝望,但回想一下刚才的逻辑,压力的例子中有一点是令人欣喜的——对压力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同样,我们也应该选择针对比较结果正确的归因和解释以达到让我们在高三心态更好效率更高的目的。
认知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重塑正确的认知将帮你从底层解决核心问题。关于智商,关于跳出“智商陷阱”,我有下面四个观点分享给你。
2.大多数人真的是大多数
首先让我们来客观地认识一下智商——关于智商,学界相关的研究和结论已经很多,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智商这个话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智商的高低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这种带有宿命论的观点很让人绝望。你也许以为我要否定这个论断,其实不是的,残酷的事实的确就是:智商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就是由基因决定的。
一个荷兰的研究团队对78308个人的基因和智商做了对比,真的找到了影响智商的基因。而且还不是一两个基因,而是52个基因。更重要的是,52个基因中的每一个基因与智商的相关性都不高,没有一个基因对智商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智商的高低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个基因中彼此之间存在和分布的相关性也不高,几乎可以说是独立的。
高三的你应该已经在课本中粗略地学习过正态分布,除了书上给出的结论外,你还需要知道并非所有随机事件都满足正态分布。想要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事件满足正态分布,你需要有一点数学感,你需要了解“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说,如果一个事件满足下面这些条件,它的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第一,它是由多个 —— 至少 20 个 —— 随机变量“相加”的结果;第二,这众多的随机变量是互相“独立”的;第三,每个随机变量的方差都只有有限大;第四,每个随机变量对结果都要有一定的贡献,但没有一个变量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简单说,关键要求就两个:“相加”和“独立” —— 凡是多个独立随机变量相加的事件,结果就会是正态分布。
仔细对照,当我们将基因作为随机变量来考虑智商,发现它几乎完美符合这个条件,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强有力的推论——人群里智商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的。这个结论我猜你早就知道了,但今天你终于知道了其背后坚实的数学逻辑基础,于是你能更加笃定它就是对的。我们真正要问的是:知道了智商符合正态分布对高三的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不妨基于这个结论简单做一下分析,根据高中课本上的知识我们知道,凡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都符合类似的分布规律——95%的事件都发生在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之内,而99.7%的事件都发生在三个标准差之内。智商的平均值被规定为了100,标准差是15,也就是说,根据数学原理我们可以确信——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在平均值附近,智商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人都是少数。如果再考虑一个因素,通过中考进入同一所高中的同学在学习能力以及智商上的差距应该更小,因为中考实际上已经做过一次粗略的筛选了。那么我们的结论就非常清晰了,前文提到的那种天赋超常的同学的确存在,但在你所在的学校他们只能是少数,大部分同学其实都有着差不多的智商。
有了这个数学思维,高三关于智商的良好心理建设就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① 客观地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大众属性。
接受自己的智商最有可能处在和身边大多数人差不多的正常范围里这一事实,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② 不再奢求自己成为幸运的极小概率事件。
无理由地奢求自己拥有超高的智商其实和奢求自己中彩票没有本质区别。
③ 对有天赋的同学保留欣赏和学习的态度。
有天赋的同学的确可以说是被老天选中赏饭吃的孩子,你要做的不是因为嫉妒心生怨恨,而应该把他们的天赋当成可以欣赏的宝藏。考虑到被选中的概率是如此低,他们也的确值得被欣赏。
④ 明确自己的竞争对象。
只与和自己同处正常范围的同学良性竞争、共同进步,错维的竞争带来的往往不是激励而是打击。
这样一来,我们便足够客观地认识了智商,智商高低没有谁对谁错,你和他都只是数学规律在复杂世界里的简单呈现而已,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义务按照你的希望存在。至此我们便有了积极意义上的释怀,因为数学规律从不针对谁。
正如有个玩笑说:所谓的不幸就是自己妹夫的收入总比自己多百分之二十。人生的许多不幸都源自和不恰当的对象做比较。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和那些原本就只是极少数的高智商伙伴做比较呢?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和我们其实不是一类人,这不是自找没趣吗?这种基于客观规律的释然仅仅让我们接受了一个世界的客观真相,我们还需要“智商”能指导我们行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