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展示《红豆生南国》
发布时间:2023-03-30 17:00:08 价格:¥148.00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以唐朝诗人王维为主人公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册。上部“只如初见,似水流年”,讲述715年至728年间王维入京赶考时邂逅了一见钟情的崔嘤路和与爱恋他一生的玉真公主等产生的悲欢故事;下部“红尘内外,物是人非”,进述729年至763年间王维卷入立后之争、立储之争、宰相之争等风波及王维和玉真公主被战乱彻底分离的故事。该选题语言生动活泼,流畅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为人们了解唐玄宗年间的情况和王维本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文本。
2.黑白印刷,阅读舒适轻松。
内容简介:
那个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气象恢宏,仪态万方。
上元时节的长安城,华灯初上,朱雀大街衣香鬓影,人声鼎沸。
烛影下,佳人眼波流转,顾盼生辉;灯火间,才子系马高楼,一骑绝尘。
一段千年前的爱情悲歌,就这样在大唐盛世的画卷中缓缓展开。
千年之后,当繁华不再,大唐只剩下一个凄凉的背影时,唯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恋,依然在历史深处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吕瑜洁,浙江新昌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一直深耕于历史文化领域,善于用文字诠释历史,在时代变迁中解读人物命运。已出版《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榴梿一样的红楼梦》《历史的背影和回眸1》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书摘:
第一章 出身世家 求取功名
公元715年,大唐开元三年,初春。
在通往京城长安的驿道上,梨花比往年开得早,开得多,成片成片,浓荫满地。
自李隆基712年铲除姑姑太平公主势力,继承皇位,713年改年号为开元以来,大唐王朝正一步步走向繁荣。正如这一路的梨花,如火如荼,日上日妍。
忽然,一阵尘土轻扬,一个十五岁的翩翩少年踏马而来。
少年姓王,名维,701年出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王维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因为他出生在从汉代起就世代为官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祖先中,最早闻名于世的是东汉初年的王霸。王莽篡位后,王霸弃官归隐,朝廷屡次征召,均不为所动。之后,曹魏时期的司空王咏、两晋时期的名臣王述、王坦之、王羲之等,也都出自太原王氏。
自王维懂事以来,父亲王处廉就告诉他,他身上承载着王家先祖们的荣光。远的不说,五代之内的,就有隋朝时期担任镇东将军的王琼,初唐时期担任赵州司马的王儒贤和扬州司马的王知节。
王处廉还特别提到了王维的祖父王胄。王胄是初唐著名音乐家,曾任朝廷的协律郎,掌管调整各种音乐律吕,尤其擅长琵琶和古琴,被时人称为“国手第一”。
王处廉本人也知识渊博,年纪轻轻就考取功名,官至汾州司马。王维母亲崔氏,出自博陵崔氏,知书达理,温柔贤淑。
王维是家中长子,说到他的名字,还有一番由来。
王处廉和崔氏婚后不久,崔氏就有了身孕。快临盆时,崔氏梦见古印度著名居士维摩诘,醒后连忙告诉王处廉。王处廉说,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虔诚修行,即便有妻有子过着世俗生活,也能自得解脱、修炼成佛。王维出生后,王处廉夫妇就为长子取名为“维”,字“摩诘”。
后来,王维陆陆续续有了5个弟弟妹妹。一家人不为衣食而忧,不为束脩而愁,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
王处廉亲自教孩子们诗文,从文字、声韵、训诂教起,由小学进入经学,再由经学步入史学。
王维天资聪颖,六岁就能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而且,王维还继承了祖父王胄的音乐天赋,随便拿起一件乐器,就能拨弄出美妙的旋律来。王处廉大为惊喜,特地请来父亲的得意弟子,教王维各种乐器。
如果说王维的音乐天赋来自祖父,那么,他对画画的喜欢则受母亲影响。
崔氏喜欢画画,照顾儿女之余,经常拿起画笔,一画就是大半天。崔氏作画时,年幼的王维就在一旁铺纸磨墨。崔氏告诉王维,画树要有四枝,画石要有三面,画山要有阴阳向背。崔氏还说,天地之间有大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拿起画笔时,画的不是风景,而是心境……
然而,这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却在709年一去不返!那一年,王处廉不幸病逝,年仅九岁的王维永远失去了父亲!
任凭崔氏哭断肝肠,任凭王维和弟妹号啕大哭,都再也唤不醒王处廉了。
王维明白,对年幼的弟妹们来说,长兄如父。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他就提前结束了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用他单薄的肩膀挑起父亲留下的重任。他要孝顺好母亲,照顾好弟妹,让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让王维揪心的是,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心似乎也随之而去了,常常看着父亲生前穿过的衣物默默垂泪。直到三年后,父亲丧期已满,母亲开始捧起佛经,才渐渐走出了那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
有一天,母亲告诉王维他名字的由来,并让他诵读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母亲告诉他,《维摩诘经》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
“摩诘,一切自有天意。或许,咱家和佛自有一段缘分吧。”
母亲的话像涓涓细流般浇灌着王维的心田。从此,母亲诵读佛经的声音,伴随王维和弟妹长大,并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佛学的种子。
时光荏苒,当715年春天来临时,王维已经长成了十五岁的翩翩少年。他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所有优点,熟谙诸子百家,精通音律,擅弹琵琶,书画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之人。
然而,他并不以才自傲,仿佛他所擅长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受母亲的影响,他也淡泊名利,并未将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不过,随着年岁渐长,他并没有忘记他身上的使命,那就是父亲生前对他的殷殷期盼——他的身上,承载着王家先祖们的荣光。
而在当时的大唐,最能让读书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无疑就是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长安,是每一个读书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于是,当715年春天来临时,王维终于郑重地告诉母亲,他要前往长安,参加来年的科举考试。
崔氏放下手中的佛珠,目光久久停留在王维脸上,沉默良久后,含泪点头道:“摩诘,你果然长大了。”
一个春雨蒙蒙的日子,王维别过母亲和弟妹,跨出了家门。小他一岁的二弟王缙一直送他到城外。
分别之际,王维拍了拍王缙的肩膀:“夏卿,母亲身子骨弱,弟妹们还不懂事,家里的事就都交给你了。”
“大哥放心吧,家里有我呢。倒是大哥你,出门在外,比不得家里,凡事都要小心些。”王缙比王维略矮半头,一脸崇拜地看着王维道。
“好!”王维用力点了点头。在略带寒意的潇潇春雨中,跃然上马,向那个繁华富庶的长安城出发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即将要去的长安,将对他意味着什么。
一路星夜兼程,不出几日,王维就到了骊山脚下。自幼饱读史书的他,自然知道骊山绝非等闲之地。
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烽火戏诸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并安排兵马俑军阵相伴千年。如今,每到秋冬时节,大唐天子就带着嫔妃来骊山沐浴温泉……
这样想着想着,王维不由感慨万千,随口吟了一首咏史诗《过秦皇墓》。他仿佛有一双与生俱来的善于看透世事的慧眼,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淡定。
在别人眼里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在他看来,一样逃不出佛家的一个“空”字。不是吗?即使秦始皇将陵墓建造得再豪华,想要让秦朝统治千秋万代,却终究是一场空,终究躲不过二世亡国的命运。
过了骊山,长安就近在眼前了。尽管王维对长安的富庶繁华早有耳闻,但当他终于站在长安城南的明德门下时,依然被深深震撼了!
这座始建于隋朝的长安城,如同一块镶嵌在八百里秦川上的宝玉,散发着让世人不敢直视的耀眼光芒!
这是一座举世无双的雄城,这里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美丽的丝绸、最富庶的粮仓、最可口的美食、最动人的诗歌,各个国家的使臣、客商、僧侣、工匠,正像潮水一般源源不断涌向这里……
当王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过明德门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条前所未见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街,气势恢宏,气象万千!
他曾听父亲说起过,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大街,叫朱雀大街。而他眼前的这条大街,正是朱雀大街。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鲜衣怒马的纨绔子弟,有佩剑出游的文人士子,有帷帽遮面的豪门贵女,有当街叫卖的贩夫走卒,也有站在酒肆门口卖力揽客的胡姬美女,当然,也不乏金发碧眼或卷发翘须的不知来自何国的使臣或商人……道路中间,不时有牛车、马车疾驰而过,将整条大街挤得水泄不通。
“长安,我来了!”置身这座雄城,王维只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母亲和弟妹,他要在长安潜心备考,放手一搏,争取早日金榜题名,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可是,王维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因为科举考试和官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要走的这条路,远比他想的艰难得多。
此时,是李隆基执政的第四个年头,自他伯父李显执政时期韦后干政导致的“卖官鬻爵”之风依然盛行。
李显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和李治一样,也是一个懦弱的皇帝。而他的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则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极强的女人。
她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随心所欲地给自己人封官许愿。只要花上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买到一官半职,这种官职被称为“墨敕斜封官”。一时间,长安城内,弄权纳贿、卖官鬻爵之风猖獗。
因此,716年春天,王维第一次参加科举失利,既出乎意料,又在所难免。王维终于明白,现实远比他想象得更为复杂。
他不是不知道,要想榜上有名,就要像其他士子那样去干谒王公贵族,拜访社会贤达,结交名人雅士,但最终,他自嘲地摇了摇头。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从716年初夏到717年秋天,他在长安备考之余,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同样科举失利的河南人祖自虚和他最是投缘。
祖自虚在家中排行第六,王维称他为“祖六”。
717年九月初九,王维和祖自虚结伴攀登长安附近的终南山。
古人有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县,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绵延二百余里,雄峙在长安城南,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两人漫步山间,边走边聊。
“摩诘兄,终南山本来只是一座山,因为幽州范阳人卢藏用曾在此隐居,以此获得贤名,被唐中宗看中,请入朝中为官,就有了‘终南捷径’一说。”
“是的,卢藏用四年前去世了,年仅四十九岁。他以文辞才学著称,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不过迟迟未被授予官职。郁郁不得志的他,就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
“不知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时,是否想到后来竟有那样一番际遇?可见世上之事,原也难说!”祖自虚叹了口气,目光中隐隐闪烁着向往之情。
“祖六,自古以来,选择隐居之人,大抵有三种,一是官场不得意者,二是看破世事者,三是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者。若说想借隐居之举引起朝廷关注,当非隐者本意罢。至于朝廷,偶尔任用一二隐士,以示他们求贤若渴之心也未可知。虽然卢藏用被人戏称为‘随驾隐士’,但或许他也有难言之隐,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王维拍了拍祖自虚的肩膀,淡然一笑。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爬到了山顶。放眼远眺,目光所及之处,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山的尽头,有他们的家人吗?
“祖六,我离家两年多了,依然一事无成,无颜回家呐。”
“摩诘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惜我们至今还不得要领。”祖自虚身体本就单薄,方才一边爬山一边说话,不由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王维忙替他轻轻捶背:“祖六,今日是重阳节,你我都远游在外,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照顾弟妹,可愧可叹。”
王维转身看向蒲州的方向,不由想起了以前在家和弟妹们过重阳节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开口吟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诗!好诗!”王维话音刚落,祖自虚就一迭声拍掌叫好道:“好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把你我想家却无颜回家的心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摩诘兄,我有种预感,这首诗定会成为千古名篇,流芳百世!”
“哪里哪里,今日是九月初九,这首诗不妨就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好,‘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咱们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从今往后,咱们有难同当,有福共享。”祖自虚似乎也被王维感染了,忍住咳嗽,意气风发道。
山风吹来,两个年轻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彼此的眼睛似乎都有些湿润了。
此时此刻,王维还不知道,在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候,那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将走进他的人生。
目录
红豆生南国 上
第一章 出身世家 求取功名 /1
第二章 元宵佳节 惊鸿一瞥 /6
第三章 璎珞是她 他是王维 /12
第四章 阳春古曲 芳心萌动 /17
第五章 幸会岐王 吐露心事 /23
第六章 鸿雁传书 两情相悦 /29
第七章 平地风波 初见公主 /37
第八章 春闱夺魁 金秋提亲 /42
第九章 赠君香囊 为卿抚琴 /49
第十章 回首半生 茶香氤氲 /57
第十一章 缝制春袍 巧绣鸳鸯 /64
第十二章 红豆传情 吟诗明志 /73
第十三章 有缘无分 确定婚期 /81
第十四章 不测风云 贬离长安 /87
第十五章 政治无情 千里探亲 /94
第十六章 冷暖自知 久别重逢 /102
第十七章 良辰美景 策马天涯 /109
第十八章 济州路遥 贺礼情重 /116
第十九章 十里红妆 百年好合 /123
第二十章 百岁羹暖 红豆镯美 /128
第二十一章 汴州赏菊 青城饮酒 /134
第二十二章 公主深意 李白失意 /140
第二十三章 缝制冬袍 饮酒猜谜 /148
第二十四章 好友重逢 痛失爱子 /155
第二十五章 参悟生死 意外重逢 /162
第二十六章 棋逢对手 雪中芭蕉 /168
第二十七章 小别重逢 南下越州 /175
第二十八章 千古爱情 父子碑亭 /180
第二十九章 泛舟溪上 饮酒吹笛 /186
第三十章 书圣风采 青瓷风光 /192
第三十一章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200
第三十二章 愚公不愚 璎珞有喜 /208
第三十三章 为卿煮茶 穿线乞巧 /216
第三十四章 情有独钟 夫妻印章 /222
第三十五章 璎珞临盆 险象环生 /230
第三十六章 喜得爱女 千里琵琶 /238
第三十七章 药膳养生 妙笔画像 /246
第三十八章 镶玉琵琶 冰释前嫌 /255
第三十九章 枣浆暖身 琵琶惊心 /261
第四十章 圣心波澜 不为所动 /269
第四十一章 为妻煮茶 哄女嬉戏 /274
第四十二章 誓死护堤 送别知己 /280
第四十三章 无心之语 心底波澜 /285
第四十四章 岐王薨逝 公主开解 /293
第四十五章 小人告密 平地风波 /301
第四十六章 辞官归隐 进宫求情 /308
第四十七章 天道人心 无欲则刚 /315
第四十八章 房琯赴任 张说失意 /321
第四十九章 秋日书法 春日对弈 /328
第五十章 房家妻妹 杜家神童 /334
第五十一章 生子有望 护妻心切 /340
第五十二章 水中竹亭 琴瑟和鸣 /346
第五十三章 远离庙堂 身内身外 /353
第五十四章 意外有喜 半夜惊梦 /360
第五十五章 挥别夕阳 阴阳两隔 /367
第五十六章 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 /375
红豆生南国 下
第五十七章 重返长安 道观长谈 /387
第五十八章 公主求情 重返朝廷 /393
第五十九章 兄妹初见 知己重逢 /401
第六十章 长安联诗 洛阳探病 /406
第六十一章 惹恼圣上 落第返乡 /412
第六十二章 二度辞官 首次入京 /417
第六十三章 义子凯旋 兄妹重逢 /425
第六十四章 一叶障目 一云蔽日 /431
第六十五章 旁敲侧击 高手过招 /437
第六十六章 真言刺心 美酒醉人 /444
第六十七章 身有不堪 心有嫌隙 /450
第六十八章 心如死灰 权倾朝野 /457
第六十九章 皇家秘密 惠妃心事 /462
第七十章 为姊书丹 为妻醉酒 /470
第七十一章 见字如人 有口难言 /475
第七十二章 志在必得 胸怀天下 /483
第七十三章 前朝明争 后宫暗斗 /490
第七十四章 东巡洛阳 隐居终南 /496
第七十五章 无意续弦 急于拜相 /501
第七十六章 忧心国事 谋划家事 /508
第七十七章 太子忧心 宰相发力 /514
第七十八章 寿王大婚 朝堂纷争 /521
第七十九章 久别重逢 以心换心 /529
第八十章 仙芝告白 莲儿受惊 /536
第八十一章 信笺传情 抚琴论道 /542
第八十二章 废立相争 天子家事 /548
第八十三章 情窦初开 义无反顾 /555
第八十四章 九龄贬官 林甫得势 /561
第八十五章 太子废杀 惠妃病逝 /568
第八十六章 远赴凉州 辞别公主 /576
第八十七章 塞外风光 将军苦衷 /581
第八十八章 受人之托 忠人之事 /587
第八十九章 终成眷属 空有余恨 /594
第九十章 力士力荐 玉真玉成 /602
第九十一章 巧夺儿媳 痛失爱妻 /608
第九十二章 倾诉衷肠 冷若冰霜 /616
第九十三章 如获至宝 改元天宝 /622
第九十四章 隔墙有耳 告老还乡 /632
第九十五章 西出阳关 南遇神会 /641
第九十六章 赶尽杀绝 物是人非 /648
第九十七章 禄山起兵 仙芝出征 /653
第九十八章 洛阳失守 退守潼关 /660
第九十九章 惊闻噩耗 痛不欲生 /667
第一百章 潼关失守 仓皇西逃 /673
第一百零一章 马嵬兵变 香消玉殒 /679
第一百零二章 分道扬镳 携手同行 /685
第一百零三章 兵临城下 城头抚琴 /691
第一百零四章 空城空心 长安沦陷 /698
第一百零五章 身陷囹圄 惨遭杀戮 /704
第一百零六章 愤然摔琴 痛心吟诗 /710
第一百零七章 被迫投降 慷慨从军 /717
第一百零八章 父子反目 兄妹重逢 /724
第一百零九章 益州感怀 长安收复 /731
第一百一十章 劫后重生 全力以赴 /737
第一百一十一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74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含泪拥吻 忍辱偷生 /754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表谢恩 睹物思人 /759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行至末路 坐看云起 /76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施庄为寺 献粮煮粥 /774
第一百一十六章 琴曲思君 花开送卿 /780
尾声 /786
答读者问(代后记) /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