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线:188-4616-689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沙枣树文集》

新书展示《沙枣树文集》

发布时间:2023-10-08 11:27:49 价格:¥218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1. 本套散文集分为四册:

《陪你一起居田园》记录了作者归园田居的,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作者来自农村,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但天生有着喜好田园的基因。快退休时,避开拥挤,远离喧第,从城市搬到农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闲暖之余我看书写作,记录田园生活的惬章和美好,从来不会觉得孤单。跟随自己的内心,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作者文风轻松淡雅,笔下的故事亦是质林生动,展现了浓浓的乡土情结,读来让人心情放松愉悦,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陪你一起上高原》是作者关于高原旅行的游记之和。作者坐着火车去西藏,在看似平常的天路上,观赏离天最近的自然景群:青海湖、柴达大盆地、昆仑山、沱沱河、唐古拉山……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硕大无比的圣山神湖,最高的山,最大的威水湖,最多的庙……哉壮美。只有到青藏,才知道什么是雄伟,你才会拜倒在自然之前,敬畏大自然的神圣和伟大,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自然的美,野性的美。本书稿展现了青藏高原的辽阔的自然之美,以及当地同胞生活的文化之美,是一部艺术性和故事性并佳的散文集。

《陪你一起忆乡愁》书写了有关作者故乡与儿时的越事。作者的家乡,它不出名,不是名镇,没有浩前的湖,高耸连绵的山,未见水乡翠堤的妖烧婉媚,不似深山古寺的幽静,很平淡,却是这一味平淡,稀释了时间的黏稠,羁绊了吹锁的心绪。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温柔流肠的黄河,思念麦垛丘陵的北山,思念一望无际的田野,思念一顷碧波的二道湖,田野、土坏房、绿水、小河流、菜固、看家狗、老人、夕阳、烟囱......带着这样的感情,充斥着这样的记忆……

《陪你一起走草原》记录了作者关于草原工作和旅行的经历。二十多年来,作者走了许多美丽的大草原,先后去过关山草原、甘南草原、若尔盖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新疆那拉提草原、塞上草原:作者慢慢地走,欣营沿途的风景,细心地看,静静地思考,只有经常旅行,才有可能发现常人难以见到的美景,才有诗意和远方。因此作者把我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和感受写出来,希望对一些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带读者领略大自然的辽阔与美丽。

2.全套黑白印刷,阅读舒适


内容简介:

《陪你一起居田园》:我来自农村,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但天生有着喜好田园的基因。快退休时,避开拥挤,远离喧嚣,从城市搬到农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闲暇之余我看书写作,记录田园生活的惬意和美好,从来不会觉得孤单。跟随自己的内心,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陪你一起上高原》:坐着火车去西藏,在看似平常的天路上,聚集着青藏高原离天最近的自然景群: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昆仑山、沱沱河、唐古拉山……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硕大无比的圣山神湖,最高的山,最大的咸水湖,最多的庙……大哉壮美。只有到青藏,才知道什么是雄伟,你才会拜倒在自然之前,敬畏大自然的神圣和伟大,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自然的美,野性的美。跋涉千里,总是有收获的,把故事写完美,把照片整理好,把文字写出来,就有了这本书。

《陪你一起忆乡愁》:我的家乡,它不出名,不是名镇,没有浩瀚的湖,高耸连绵的山,未见水乡翠堤的妖娆婉媚,不似深山古寺的幽静,很平淡,却是这一味平淡,稀释了时间的黏稠,羁绊了吹皱的心绪。我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温柔流畅的黄河,思念麦垛丘陵的北山,思念一望无际的田野,思念一顷碧波的二道湖,田野、土坯房、绿水、小河流、菜圃、看家狗、老人、夕阳、烟囱……带着这样的感情,充斥着这样的记忆,于是便写下了这本书。

《陪你一起走草原》:二十多年来,我喜欢旅游,徜徉了祖国的许多美丽风景,最多的地方是走了许多美丽的大草原,先后去过关山草原、甘南草原、若尔盖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新疆那拉提草原,还有我家乡的塞上草原;我慢慢地走,欣赏沿途的风景,细心地看,静静的思考,只有经常旅行,才有可能发现常人难以见到的美景,才有诗意和远方。因此我把我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和感受写出来,希望对一些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作者简介:

林健民,笔名沙枣树,宁夏中卫人,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有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丰富的律师及法律顾问执业经验,喜欢研究法律、文学、经济、哲学。已出版《右边是太阳  左边是月亮》《陪你一起看大海》《沙枣树开花》《陪你一起房车行》《陪你一起登秦岭》《企业法务大趋势》《法务管理学》等。


目录:

陪你一起居田园

田园梦

我的田园梦 / 002

田园生活——融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 005

田园“侘寂”美之一依山而居 / 009

田园“侘寂”美之二依林而居 / 014

田园“侘寂”美之三依乡村而居 / 018

田园“侘寂”美之四寻幽 / 021

归田园

初见,即一见钟情 / 026

初来乍到,刚开始的田园生活很难 / 030

庭院布局和景观打造,辛苦又舒心 / 035

我选择乡村民宿的10条经验 / 039

美好的生活从退休到田园生活开始 / 044

归园田居是退休后最好的生活方式 / 048

有一座小院,何曾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 052

有个小院子,返璞归真,安放身心 / 055

有个小院子,学会退隐,静而不争 / 057

有个小院子,淡泊心性,取悦自己 / 060

有个小院子,独处守心,享受清欢 / 063

有个小院子,简单生活,安享余生 / 065

田园雅士

归园田居——要学会半隐的生活方式 / 068

归园田居养性,一方书案修心 / 072

葡萄架下看闲书,听雨落花勤写作 / 075

归园田居十四雅事 / 077

归园田居生活的每一天是怎样过的? / 081

在田园过半农半文学的生活 / 085

别偷懒,每一天都要功德圆满 / 088

乡村有田园的好处,城市有喧嚣的缺点 / 091

田园四季香 / 094

田园慢生活 / 096

田园烟火气 / 099

田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劈柴火 / 102

在小院里用柴火灶炖肉 / 105

在田园从容度日,且与山水共清欢! / 108

田园生活,让我停止了精神内耗 / 111

田园四季

秀岭的四季 / 118

植树节,我回乡居了 / 120

院前林荫绿草,阶下花开正茂 / 122

田园风光最美的是那漫天遍野的绿 / 124

在秀岭观雾海日出 / 126

秀岭的黄昏 / 128

喜欢黄昏中的那片晚霞 / 130

在田园观山 / 133

失意中看雨,得意时看云 / 137

观云悟人生 / 141

观云,一幕视觉的盛宴 / 144

看云,一场时空的旅行 / 146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 149

奇特的云彩,感叹自然造化 / 151

观行云变化,参人生无常 / 153

云来云去,我也是一过客 / 156

岭上风光 / 158

田园最禅意的是云在天上水在流 / 161

田园恬淡,闲观岁月,宠辱不惊 / 164

一院一壶一窗月,无我无心无客尘 / 165

田园种菜的情愫 / 168

田园自然美 / 171

小院里养花,陶冶性情 / 174

小院门庭雅洁,花草盈门 / 177

花有百日红,紫薇最吉祥 / 180

好热的天,“凉心”安放在哪里? / 183

在乡村田园度盛夏 / 186

学古人在田园消夏 / 191

田园夏日的美好瞬间 / 193

风雨过后是满月,有舍有得度流年 / 196

昨晚雷声骇人,暴雨如注 / 200

坐看黑云衔猛雨,忽作漫天白练垂 / 204

雨后天蓝云白地绿 / 205

风吹乡野气,草木散清香 / 207

喜鹊庭院飞 / 210

田园之鸟 / 216

雨后的秦岭东麓晚霞如画 / 220

田园风光最美的是“悠然见东山” / 222

夏日田园里最期盼的是一场如期而至的雨 / 224

盛夏起雾,乡村田园似仙境 / 227

置身田园,夏风入我怀 / 229

田园的最爱——夏日凉风 / 231

三伏时节的田园清凉 / 234

夏夜在田园望月乘凉 / 236

在田园,揽一轮夏月,携一股清风 / 238

小院中赏荷独爱莲 / 240

高温干旱,苦了农民 / 242

昨逢暴雨蕉窗,水汽朦降温 / 244

田园秋韵十拍 / 247

秋意人生,绚丽多彩 / 256

秋雨连绵,田园遭殃 / 258

秋雨愁,度日难 / 261

一秋一时光,一叶一沧桑 / 26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266

昨晚的红月亮很浪漫 / 268

 

《陪你一起上高原》

坐上飞机去云南

高空下的七彩云南 / 00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004

吃山珍蘑菇火锅 / 007

逛昆明,看市景 / 009

—路都是风景 / 013

算卦 / 015

探寻珠江源头 / 018

吃在曲靖 / 020

“一菜成席” / 023

游石林,路上好有趣 / 025

坐上火车去拉萨

心中的圣地——西藏 / 032

坐上火车去拉萨 / 034

心情太激动了 / 036

绚丽多彩的天路 / 039

希望总在路上 / 040

车到格尔木 / 046

西藏十件事 / 049

去玛吉阿米听爱情故事 / 053

参观大昭寺 / 057

八廊街闲逛看康巴汉子 / 061

参观布达拉宫 / 066

良莠不齐,买假天珠 / 070

西藏印象 / 072

晚上的活动也很丰富 / 077

从拉萨到林芝 / 082

买中药不顶用,石锅太贵 / 086

自驾房车和徒步川西

徒步稻城亚丁的梦想 / 090

成都到泸定,参观铁索桥 / 093

磨西古镇 / 097

徒步海螺沟 / 103

“跑马溜溜的山上” / 108

高原露营 / 112

康定溜溜的城哟 / 116

一朵溜溜的云 / 121

参观甲居藏寨遇银饰推销 / 125

徒步木格措景区 / 129

聊房车 / 131

另辟新径到新都桥 / 138

新都桥的光影 / 142

雅江印象 / 148

农家乐宿营 / 152

开往世界最高县城——理塘县 / 159

川西天路 / 162

前往稻城亚丁 / 166

稻城亚丁活动路书和装备 / 169

最后一片净土的主景区 / 172

亚丁大转山第一天之冲古寺、波用牛场、巴玉营地 / 179

亚丁大转山第二天之巴玉营地、波用措 / 181

亚丁大转山第三天之波用措、嘎洛牛场、贡嘎扎则 / 185

亚丁大转山第四天之贡嘎扎则、 / 191

夏诺多吉横向垭、杂巴拉下方营地、娘西牧场 / 191

亚丁大转山第五天之娘西牧场、新果牛场、 / 194

黑湖垭口、蝴蝶石 / 194

亚丁大转山第六天之蝴蝶石、松洛垭口下方 / 199

川西旅行的印象 / 204

敬佩川藏线上不畏艰难的行者 / 207《陪你一起忆乡愁》

回故乡

自驾回家乡 / 002

一路都有历史 / 004

看麦田忆金黄岁月 / 008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 015

我的家乡镇罗 / 018

土路崎岖 / 022

失落的乡村 / 024

儿时的农村样 / 027

农村人善良而又迷信 / 032

晚上夜钓 / 034

看望孟姨媒婆 / 039

乡村匠人 / 044

接羊记 / 062

小商小贩也活得滋润 / 065

高里望的豆腐坊 / 069

二哥的艰难婚姻 / 072

英子的春天 / 076

英子的春天(续) / 080

一路向西 / 086

消失的乡音 / 090

向西走66号沙漠公路 / 093

沙枣树 / 098

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 / 101

崔奶奶老了 / 105

刘老回村 / 107

车夫张“尕娃” / 109

剃头匠冯三 / 113

“净坛食者”杜大肚 / 117

不孝的报应 / 119

 

家乡的记忆

重温过去,挥刀割麦 / 124

再看看张家庄子 / 128

村北头水磨坊 / 132

树和鸟巢 / 135

家乡的农耕文明 / 138

过去的乡村——马嘶驴叫,鸡鸣狗吠 / 140

村里的老水井 / 143

村庄夏日的黄昏和夜晚 / 146

听取蛙声一片 / 149

故乡的土炕 / 153

土炕上的生活 / 158

姨妈的土炕 / 161

我的家 / 165

老家的饭 / 171

馋嘴犹记童年时 / 173

我的四眼狗 / 176

童趣

童年趣事合成版 / 180

春醒挖野菜 / 183

割草 / 185

拦羊放牧 / 189

捉蜻蜓捕蝴蝶弄蝉 / 192

摸鱼捉泥鳅 / 195

“燎麦碾馔子”和捡麦穗 / 198

在饲养场打雪仗 / 202

乡愁是儿时的年味

春节——浓浓的年味 / 208

春节——故乡的热闹集市 / 213

春节——除夕的人间烟火最旺 / 215

春节——故乡的社火 / 220

年味就是传统的乡俗——仪式感 / 223

中年况味的年味——乏味 / 227

忆母亲

落叶归根,看透生死 / 234

母爱伟大 / 237

悼念母亲 / 240

回不去的家乡

父母去世,回不去的家乡 / 244

处处有田园,处处可安心 / 246

 

陪你一起走草原

草原是我最深的回忆

来到老朋友的草原之家 / 002

三十多年前来到草原 / 004

勘探队的草原营地 / 007

深入草原 / 008

随测线丈量草原 / 011

在草原搭帐篷过夜 / 014

草原之夜的雷电 / 016

在草原的迁徙工作和生活 / 017

牧民救了我队友 / 018

浪漫和艰苦的工作 / 020

上当买了个老膻羊 / 022

生活补给不够了 / 024

张亮救了牧民 / 026

格桑花 / 028

篝火晚会 / 030

草原生活浪漫 / 032

草原气候无常 / 034

艰苦的勘探生活 / 037

早穿棉袄午穿纱 / 039

雁南飞 / 043

勘探队员的酸甜苦辣 / 045

战严寒,保生产 / 047

雪天遇险 / 049

喝酒 / 051

我的伤感 / 052

草原上盛开爱情花 / 054

热闹的婚礼 / 056

关山牧场深度游

陇头明月迥临关 / 062

关山牧场之风情小镇 / 063

牧场陶醉的景色 / 065

烧烤园旺旺的人间烟火 / 068

草原上的精灵 / 071

奔向草原深处 / 073

徒步梦幻草地 / 075

扎营 / 077

睡蒙古包 / 079

骑马的美女 / 081

我的骑马感受 / 084

草原深处才更美 / 087

徜徉在草原花海看牛羊 / 089

篝火晚会掀起了高潮 / 093

自驾甘南,梦回草原

对甘南记忆深刻 / 098

梦回甘南 / 102

错过的永远就失去了 / 104

深度游攻略 / 105

东乡山路崎岖 / 110

吃东乡手抓肉喝三炮台 / 113

临夏印象 / 117

和政化石“和政羊” / 119

夏河的公路变化太大了 / 121

吃甘南美食刀石合 / 123

寺在城中,城依托寺出名 / 127

参观拉卜楞寺 / 130

拉卜楞寺的建筑艺术 / 133

藏族人的悠闲生活 / 134

心灵洗礼 / 137

漫步甘加草原—夜观满天繁星 / 141

夏河八角城古遗址 / 145

甘南桑科草原 / 147

甘南州府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 / 149

尕海湖 / 152

玛曲县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 / 155

在河曲马场观马看星星 / 157

草原格桑花和卓玛 / 159

郎木寺 / 161

“花湖”有花吗 / 165

黄河九曲十八弯 / 168

红军长征路过的红原瓦切镇 / 173

若尔盖草原 / 176

草原姑娘拉姆 / 180

若尔盖湿地公园 / 183

去松潘走长征路 / 187

旅游城市迭部 / 190

扎尕那“洛克之路” / 192

扎尕那——最后的伊甸园 / 196

回程 / 198

锡林郭勒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4

在马背上谈工作 / 207

吃羊贝子 / 208

观看那达慕会 / 211

看赛马 / 214

逛夜市 / 216

参加婚礼 / 219

入乡随俗 / 223

正蓝旗上都阿格腾艾里民俗大营 / 227

金莲川草原 / 231

元上都 / 235

《狼图腾》拍摄地——乌拉盖草原 / 238

牧区变了 / 241

九曲湾 / 245

白桦林 / 247

塞上草原

我喜爱塞上草原 / 252

发古幽思胜金关 / 254

一路堡寨一段历史 / 259

莫家楼的辉煌历史 / 261

高庙的神,塞上的花儿 / 265

亮丽名片沙坡头 / 267

黑山峡黄河漂流 / 269

南长滩 / 272

黄河九渡和黄河泛舟寻踪 / 275

“塞上江南”农耕文化体验旅游 / 278

沙漠之路 / 281

参观广宗寺凭吊仓央嘉措 / 283

英雄会的沙漠越野 / 285

穿越梦幻腾格里之一——报团出发 / 289

穿越梦幻腾格里之二——徒步沙漠 / 292

穿越梦幻腾格里之三——看云赏湖望星空 / 295

 

 

书摘:

我的田园梦

 

林语堂说,他梦中的院子是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建筑师中村好文说,我们生活的房子不管是大是小,只要家里有一片能让人舒服的地方,哪怕是一平方米的小角落,都是你的“居心地”。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生命里或许有着贫贱的基因吧,我喜欢农村田园,我始终有一个归园田居的梦。

我从农村出来30多年了,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然后再到大城市。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的追求和努力的结果。

想当初,通过考学跳出农门,在故乡大多数人的眼里,村民们认为我是个成功的人,幸运的人。跳出农门,走进大城市,生活在西安这样一个大都市,相比于农村人来讲,工作轻松收入高,享受着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有房有车,住高楼大厦,便捷的出行,衣食无忧,还能经常品尝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甚至还可以出去旅游,而这样的生活正是他们做梦也想有的。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父辈们幸运很多,他们一辈子没有走进城市,没有享受过城市的现代化生活。

对于走进城市的我来说,城市生活是美好的,但老家也令我无法忘怀,那些童年的记忆浸润着我的灵魂。

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年轻的时候心是野的,翅膀是硬的,总想走出去,飞得越远越高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大,棱角被磨得越来越平,经历多了,磨炼多了,坎坷多了,阅历多了,翅膀上的毛也就掉得差不多了,自己的能力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受伤的翅膀托不起自己越来越重的累赘和包袱,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能自由地翱翔于蓝天,慢慢地野心没了,竞争的心思没了,投机取巧的心机也淡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淡泊的港湾,去停靠,去休养生息。

作为人,这个港湾就是一个院落,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院子,恰恰是居身亦居心。

有人说,因为院子让人放松、享受,有独处的欢乐,它像一个“存在”,告诉了“我们是谁”,告诉了我们生活美好的样子。

我在城市里飞翔得太久了,工作的压力太大了,生活的烦躁和腻味越来越明显了,快退休了,反而不想城市的优越生活了,我需要一个安静的院落,这也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心思,这也是我将来生活的梦。

总觉得在大城市里生活,穿行在钢筋水泥土建造的楼市森林之中,裹挟在飞机高铁汽车和人们步履匆匆快节奏的旋律里,尤其是那些在仕途之中摸爬滚打的人,在汹涌的竞争中,又是多么的残酷和无奈,竞争压力大,听不到鸡鸣,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和那白白的云彩,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被雾霾包围,待在狭窄的空间里,人情冷漠,人心隔肚皮,猜不透的心思,玩不尽的阴谋,使不完的手段,让人焦虑而忧郁。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都失去了自然和野性,人工的痕迹显而易见,人们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及信息革命的浪潮下,改造着自然,改造着城市,改造着人类本身,一切都被规范、被刻板、被束缚、被禁锢,我觉得自己被幽闭了,我想逃出这窒息的环境。

在我的感官世界里,老家张家庄子虽然落后、贫穷,但它是自然的、亲切的、美丽的。回想起过去,乡间,田野绿莹莹、黄灿灿、沉甸甸;村庄,树木环绕,炊烟缭绕;河水,浪花飞滚,分岔沟渠纵横;山林,野花飞蝶,莺歌燕舞;沙丘,浑圆金黄,辽阔无垠;土坯房,鸡鸣狗吠,猪羊,牛马驴骡。一阵微风吹过,送来麦苗的芳香,我深深地呼吸,路两旁的白杨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晃,似乎在向我招手,回来吧,你出生在这里,落叶归根吧!

每当踏上回老家之路,踏上老家的土地时,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袭上了我的心头。

也不知从何时起,故乡成了他乡,他乡成了故乡,故乡和他乡已分不清。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想当一个乡下人,有一座乡下的小屋。

人生很短,未及拥抱清晨,就已手握黄昏。我快要退休了,落叶归根,对故乡、对院子的情怀越来越浓厚,甚至出现在梦中,这或许也是我们每个上了年龄的人的梦。

但是,我离不开城市,这也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在城市里居大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个院子呢?老家的生活自然宁静,总会有两亩薄田和一方小庭院,来温暖地给予庇护。“风月无边,庭草交翠”,这是属于乡下人的幸福。我无法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方,于是只能常回老家看看,在城市和老家之间来回切换。

春节又到了,我与几个弟弟几个打电话联系,相约再回家看看。老二说:“父母不在了,你回到故乡,只是一个客人罢了。”老三说:“房子两年不住人,布满了蜘蛛网,门是坏的,窗户是坏的,炕是冷的,屋是冰的,老屋没法住人了,已经容不了我们了,回去住哪里?吃什么?”老三说:“父母已经走了,村庄上的熟人也没有几个了,物是人非,看着伤感,还是不回去的好,你们到我这里来聚聚吧。”我又对他们说:“过几年我就退休了,我想回家养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落叶归根是古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人了。老家没有你的户口,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没有维持生活来源的基础,没有容身的房子,也没有便利的交通,更没有过去热闹的村庄,没有儿女陪在身边,谁来伺候你关心你?”想想也是,几个弟弟的担忧不无道理。

有院,才是家的感觉。纵使身处繁忙的都市,安栖之地常常不过是一间集装箱般大小的屋子。心里便常常有个梦,渴望有一处院子,安放我的欢喜与忧愁。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总要留给自己诗意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走山路、吹山风、看山云、泡山泉、住山居,一切因山而存在,一切因山而生动。一园一景,一曲一茶,忘俗心,得幽娴。在花谢花开中穿越四季轮回,以一棵树的无争姿态守望世事变迁。

我不能离开我工作和生活依托的城市,因为它给生活提供了许多优越的条件和方便,尤其是好的医疗条件,还有爱人的陪伴和儿女的孝顺以及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那我就在城市附近找一个乡村民宿吧,在城市和乡村庭院之间切换,常回家看看看,有亲情的慰藉,有经济上的补给,有医疗上的方便。同时实现我的田园梦,在离城市家不远的地方,找一个乡村民宿,归园田居。

 

 

田园生活——融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有这样一部六集的日剧《森林民宿》,没有什么人间烟火和曲折的感人情节,从头到尾都是自然、森林、木屋、清静,却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在这部剧中,主角典子的民宿在远离城市的寂静的树林里,四周树木丛生,百花盛开,鸟鸣虫叫,有好奇的狐狸在东张西望,还有成片的野草,它们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好奇地占据每一块裸露的土地,所到之处都成了绿色的海洋。

这里注定不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典子没有左邻右舍,只有树木、鲜花、虫鸟作伴,只有被清风吹动的枝叶,还有隐藏在各个角落的虫鸣,每天看着她忙来忙去打理这个小木屋。

她的民宿虽然简朴,但是并不简陋。她会把这个小世界,打理得一尘不染,干净舒适。

她热情地接待为数不多的住客,为他们准备温馨的卧室,还有精致的早餐。

这里的生活清淡如水,让人难以想起一丝生活中的烦恼。典子时常坐在客厅的椅子上,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一切,享受这一刻的安宁。在这里没有现实中焦虑,远离是非,更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

森林深处的这个小民宿,有的只是一种久违了的安逸,一种清新淡雅的喜悦,这就是这部剧带来的“侘寂”之美。

“侘寂”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简单来说就感受事物中,那些简单而素雅的美。与大千世界中的五彩斑斓相比,这种简单素雅的美,会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这种“侘寂”之美,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古有隐士文化和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隐士过着陶醉的田园生活,延续到现在,在秦岭终南山里,据说还有几千名现代隐士。

这种“侘寂”的自由和惬意,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写得最为恰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素来向往大自然,追逐自由,归隐之后,他感到了无比的畅快与惬意。

择一处山,一丘陵,一山林,一湖水,僻静,选一处好地,建一座田园小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神仙眷侣,何其羡慕。

在历史特殊环境下生成了“隐逸文化”,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由于如许那样的缘由无心宦途回隐山野,“侘寂”田园,恬澹名利超然物外,在中国青史上留下美誉。还有更多的人,为了求仙问道和参禅,隐居山林,“隐逸文化”的一种表现就是出现了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的美和吟咏的“隐逸诗”。我们来看一下那些经典的隐逸诗词吧!

 

文学小说出版文学小说出版 诗歌散文出版诗歌散文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专著出版 其他书稿出版其他书稿出版 书号咨询出版书号咨询出版 宣传推广发行宣传推广发行
tel:188-4616-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