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线:188-4616-689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蓟运河畔的家族》

新书展示《蓟运河畔的家族》

发布时间:2024-06-19 15:11:35 价格:¥128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以宏阔视野和深情笔调,呈现了渤海之滨蓟运河畔农民之家的兴衰悲欢。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大潮,主人公们追求美好,与时俱进、奋勇拼搏,用智慧和勤劳塑造崭新故乡与兴旺家族。他们秉持传统美德,进取精神既推动社会进步又闪耀人性光芒。
2.阅读本书,必能引发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值得品读!
3.本书共分为上下两部,黑白印刷,阅读舒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宏阔的视野,深情的笔调,讲述了渤海之滨蓟运河畔一个移民村庄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之家几十年的兴衰变迁和悲欢离合,折射出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时代大潮的涌动。主人公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奋勇搏击,用富有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开创了故乡的崭新面貌和家族的兴旺未来,而他们始终秉持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传统美德,他们的进取既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折射着人性的光芒。这是能够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深思的作品。

作者简介:
赵吉臣,1957年1月生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原汉沽区,祖籍山东省无棣县。1980年从原汉沽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家乡小学任教。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干部专修班。后调入教育部门工作,直至2017年退休。


精选书摘:

第一章


一九六〇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在新立沽地头西北干渠“7”字形里角居住的刘家,低矮的小土屋里传出一个女人凄楚的哭泣声。昏暗的煤油灯照着屋里的每一个人。炕头上,刘家老二刘金贵的妻子抱着死去的三岁的女儿,不住地抽泣。他们的大儿子乳名小山,学名刘树山。二儿子刘树河,小名小河,看着妈妈怀里死去的妹妹,也不住地哭泣。刘金贵驼背瘦高的身体蜷坐在破旧炕沿的东头,倚着土墙垂着头,不说一句话。刘金贵七十多岁的小脚老母亲脸色苍白。十三岁的树山瞟了妈妈一眼,痛苦地跑出了矮小的土屋,蹲在漆黑的院子里呜呜地哭了起来。顿时,一种说不清的痛心袭上心头,他猛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头,抹了一下泪水,哽咽着说:“小丫儿,以后哥上哪儿看你去呀!呜呜……”
听到刘金贵妻子的哭声,住在他家东边的大哥刘金水和挺着大肚子的大嫂,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哭!哭!”不知是妻子的哭声,还是什么原因激怒了刘金贵,他像无情恶棍似的从炕沿处一下子站起来,吓得小河打了一个寒战。眉清目秀、面黄肌瘦的妻子并不惧怕自己的丈夫,满脸泪水,哀怨地哭诉:“你还有脸撒火……”刘金贵气急败坏地骂了起来。
十几天过去了,这天临近傍晚,树山和弟弟树河在自家院子里玩耍,母亲从屋子里出来,面带阴郁之色,她还为失去小女儿而痛苦和自责。她走到院子南面的草垛旁,躬身抱些柴草,准备做晚饭。只见一男一女两位穿戴朴素的年轻人,从马路上走过她家的小土桥。树山一看蔫了下来,跑到他妈跟前说:“妈,王老师、李老师来了。”他母亲忙放下怀里的柴草,一扫愁容,淡淡一笑说:“老师来了,快进屋。”引领两位老师进了破旧的土屋。进了西屋,她忙拿起炕上的炕笤帚,在炕沿上扫了几下,让两位老师坐下。树山拿起茶缸子给老师倒水。他母亲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问道:“是不是我们两个孩子在学校调皮,惹老师生气了?”李姓女老师看上去有些疲惫,笑了笑说:“没有,刘树山这孩子挺好的,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我们这次就是家访一下,与家长见见面。”树山的母亲又问道:“两位老师还没吃饭吧?我这就做饭去。”李姓女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先坐下说说话。”树山的母亲一听就明白了,忙说:“老师,你们先坐着,我这就去做饭。”说着出去了。她来到外间屋迟疑了一下,走了出去,碰见丈夫刘金贵从生产队收工回来。她指了指东面大伯哥刘金水家,说:“老师来了,我上那屋去一趟。”刘金贵的神色庄重起来,把肩上的平锨拿下来,靠到了土墙上,然后拍拍破旧的黑衣黑裤,佝偻着身子进了土屋。
树山的母亲来到大伯哥家。树山的大娘正坐在灶口旁烧火做饭。树山的母亲说:“大嫂,还有胡萝卜吗?树山的两个老师来了,看那意思,想吃顿饭,我就留下了,给做顿胡萝卜粥呗。”树山的大娘站起来说:“是吗?有。”她走到菜板子前,在下面拉出一只柳条篮子,只见里面有多半篮子红红的胡萝卜呢。树山的母亲蹲下去,准备拿几个,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分的那份都吃没了!”“都提去吧。”树山的大娘说。“用不了这么多。”树山的母亲从篮子里拿着胡萝卜。“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呗,两个孩子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吃得多。”树山的奶奶从西屋里踮着小脚走出来插话说。树山的母亲只好提起篮子往外走。树山的大娘在她身后说:“前些日子,你大哥弄了些胡萝卜和棒子面,借了一辆自行车给城里他三叔送了去。熬过这个春天就好了。”树山的母亲听了苦涩地一笑。
树山的母亲回到自家屋里,便忙着洗胡萝卜做饭。树山从屋里跑出来,帮母亲洗胡萝卜。树河也从外面跑进来,帮着烧火。西屋里,刘金贵问两位老师:“你们老家是南方的吧?”“是的。”姓王的男老师说。刘金贵抽起了旱烟。树山的奶奶过来了,说要帮着二儿媳妇做饭,树山的母亲不让,说:“有两个孩子帮我呢,用不上你老帮忙,你老上屋里陪老师说话去吧。”老太太进了西屋,两位老师忙起身让座。老太太一摆手,说:“你们坐。”她走到炕前,很麻利地坐在炕沿上,对两位老师说:“我家两个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你们大老远地到我家来,孩子不听话了,是吧?不听话就打他们两下,没事,小孩子就跟小树似的,就得常修理。”两位老师笑了,李老师笑着说:“我们就是到家里看看,孩子在学校都挺好的。”老太太笑着说:“啊,好就好。”说话间,从外间屋飘进来一股股葱花炒鸡蛋的香味,同时夹杂着胡萝卜玉米粥熬熟了的饭香。
天暗了下来,刘金贵起身,在里外屋各点了一盏煤油灯,里外屋都亮了起来。
饭熟了,树山的母亲向两个孩子使了眼色,他们起身躲到了外面去了。她掀开锅,多半锅黄黄的胡萝卜玉米粥热气腾腾,她盛了两大碗,小心翼翼地端到了西屋炕上的饭桌上。两位老师忙让老太太上炕吃饭,老太太起身说:“你们吃你们的,我在树山他大娘那屋呢,我估摸着饭也熟了。”老太太说着便往外走,树山的母亲留也留不住,她打开外屋的破木门,目送着老婆婆出了门。她转身把盛着炒鸡蛋、咸菜条的两个盘子,放进盛棒子饽饽的柳条浅子里,端进西屋。两位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家一起吃吧,两个孩子呢?”树山的母亲微笑着说:“你们吃吧,吃完了,黑灯瞎火的,还得回学校呢。两个孩子脸儿小,出去了,我们不着急。”说着,她和丈夫都出去了。两位老师也不再客气了,对视一眼坐了下来。这位王老师拿起一个棒子饽饽,深深地咬了一大口吃了起来,看那咀嚼的样子,着实香甜。只见这个饽饽几口下来便所剩无几了。他看着眼前这一大碗胡萝卜粥冒着热气,用筷子在碗里轻轻地搅拌了几下,夹起一块胡萝卜,轻轻地放到嘴里,之后又轻轻地喝起粥来。不多时,偌大的一碗粥便喝光了。



文学小说出版文学小说出版 诗歌散文出版诗歌散文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专著出版 其他书稿出版其他书稿出版 书号咨询出版书号咨询出版 宣传推广发行宣传推广发行
tel:188-4616-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