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线:188-4616-689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长风落霞》

新书展示《长风落霞》

发布时间:2021-12-20 13:40:54 价格:¥58.00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1.这是一部向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致敬的小说,也是一部表达悲悯情怀、传递人间大爱的作品。作者融合了古典小说的创作技法和当代小说的描写技巧,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抗争传奇,谱写了一曲百转千回的人道颂歌。

2.全书谋篇布局简约又不失精巧,情节内容丰富又不失精炼。作者并不拘泥于奇谋和宏大叙事,而是侧重于书写一个个大写的人,描绘出力透纸背的人间百态。

3.黑白加彩图印刷,书籍内页附有十幅优质连环画,随书附赠主题书签和明信片,阅读舒适轻松。



内容简介

 

他身为名将,虽历经战乱,却悲天悯人、心系社稷,怀有一颗大爱之心。

她身为郡主,虽养尊处优,却坚定执着、矢志不渝,常有满腔悲愤之感。

他和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相约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岁月悠悠,风云变幻。

他和她依旧情深意笃,

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正是:

入仕唯愿天下安,谈情但盼永厮守。

心至善,舍身护众生,泪满襟。

策谋仅望偿夙愿,问情只念常相随。

心定执,天下梦永歇,终不悔。

 

作者简介

 

刘任远,1990年生人。山东聊城人,现为高校工作人员。愿书写人间冷暖,愿自己的文字化为传递爱与希望的使者,让读者感受到细腻的情感、深沉的关切、奋进的力量。



内文赏析:


第一回  至善楼内书生受辱 护卫营中皇帝拒谏

 

渭水波澜不惊地从山岩寺旁流过。此时正值深秋时节,落叶纷纷,与浑浊的渭水遥相呼应,更添几分萧瑟。离这山岩寺几里处,一座酒楼巍然挺立。酒楼雕栏玉砌,日夜客流不息,乃都城郊外第一大酒楼。这酒楼装潢讲究,大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至善楼”三个大字,乃是皇帝亲笔御赐。

这几日,酒楼内人声鼎沸,只因三日后常朝皇帝柳禀世要前往山岩寺供奉舍利子。皇帝为表亲民,特令开放沿途官道,以便百姓一睹圣颜。不少商家巨贾想来一睹圣驾,故提前在至善楼附近客栈住下。据官府通告,自明日起山岩寺附近的所有场所实行管制,至善楼也要闭店。因此不少人纷纷进店落座,想在闭店之前大饱口福。

在酒楼大厅旁的一间内室里,一位书生和一位道士正对桌进餐。他们并不相识,只因大厅人满,被店家安排在内室。不久,店小二领着一位黑衣人进来。书生和道士打量了一番,只见那黑衣人头戴斗笠,目光如炬,方面大耳,约三十岁年纪。

那黑衣人径直走到桌旁坐下,并未与书生和道士搭话,便向店小二说道:“店家,来一盘牛肉、三碟小菜、一壶米酒。”店小二闻言,应了一声便离去准备饭菜。只等片刻,一大汉也推门而来。书生和道士又打量了一番,只见那大汉五大三粗,肤色黝黑,脖子上搭着一条白布,八成是附近的乡民。

大汉见到桌边有三人端坐,随即脸上堆笑,道:“三位客官,大厅已满,店家把我安排到这里来。有缘相见,幸会幸会。”

书生和道士连忙示好,那黑衣人却不答话。大汉又道:“诸位,俺在山岩寺附近的魏庄居住,听说圣上不久便要来山岩寺。可有此事?俺一辈子面朝黄土,不曾瞧见圣上是啥模样。”

书生闻言,忙道:“原来你我是为一事而来,我也是来这里提前落脚,准备三日后一睹圣颜。圣上登基这三年来,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兴农桑、重水利、轻徭役,为政之能胜似太祖皇帝①,实乃一代明君。”

大汉接道:“你这兴农什么重水利轻什么的俺听不懂。俺只知道前几年收税不少,附近官府每隔几天就来征粮,俺是苦不堪言。近几年,就是圣上登基后的这几年,官府不大来征粮了,税也少了不少。圣上真是一代明君,活菩萨呀。”书生闻言连连称是。

这时在一旁听两人说话的道士冷笑了一声,道:“这位大汉一向在乡野,诸事有所不知,贫道也不见怪。只是你这书生,饱读圣贤之书,却道出这样是非不分的话来。”

书生闻言一怔,眉毛一竖,随即带着怒气道:“你这道人好不讲理,你且说说我是怎么是非不分了?”

道士娓娓道:“你口中的当今圣上,是怎样夺得天下,你却不知?”

书生道:“你何必纠结过去,我等主要看圣上即位后是否政通人和。当今圣上实乃一代明君。”

道士冷笑了一声,道:“你这书生何必遮遮掩掩,贫道自替你说。那皇帝靠篡位夺取天下。话说五年前太祖皇帝驾崩,传位给年仅十七的小皇子。当今皇帝,也就是小皇子的旁系堂兄,被封为藩王。谁料小皇子体弱多病,满朝皆知。那藩王柳禀世便动了歪心,以高官厚禄为诱饵,串联了朝中几个实力派大臣,起兵谋反,意图夺位。那藩王从封地一直打到都城,勾结朝中大臣,里应外合,迫使小皇子退位。小皇子为使生灵免遭涂炭,决定退位,但前提条件是双方停止互相攻伐。那藩王柳禀世随即答允。谁料小皇子让位后,那藩王为绝后患,竟把小皇子一族和朝中忠君大臣尽数屠戮。就这样,如此不忠不义的藩王柳禀世摇身一变做了皇帝。藩王柳禀世登基后,重佛抑道,毁道观、兴佛寺。三日后,那皇帝还要来山岩寺供奉舍利子。真是讽刺,佛教戒杀,素来以慈悲为怀。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柳禀世却爱拜佛,他只是打着崇佛的幌子,以崇佛为挡箭牌罢了。”

道士还欲继续评论,却被书生打断道:“自古无情帝王家。我等尊崇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杀了兄长,但他勤政爱民,不也一样流芳百世?你这道人,必是记恨圣上重佛抑道罢了,可曾想过天下苍生?圣上登基后,施仁政,心怀天下,整顿吏治、扶兴农桑、轻徭薄赋,哪一点不比先帝好?”

道士愤然道:“那只是他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他夺取天下,个人是胜利了,却是用累累白骨和千千万万孤儿寡母的血泪换来的!那些被皇帝柳禀世屠戮的人,都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们哪一个不是天下苍生?道不同不相为谋,贫道告退。”

说罢,那道士愤然离席而去。书生和大汉并不挽留,只是端坐不动。书生“哼”了一声,道:“似这等道人,鼠目寸光,只念过去污点不放,却不曾念今日苍生。”大汉闻言,忙点头称是。

书生见大汉一脸恭敬,心中甚是得意。他环顾四周,只见那黑衣人一直坐在旁边,也不摘斗笠,似乎是听得入迷。书生料想这黑衣人必被自己的言谈所折服,便道:“这位黑衣好汉,可赞同小生之浅论?”

那黑衣人并不答话,“嗖”的一声站了起来,猛然伸出手打过来。书生吃了一惊,正待要躲,却哪里躲得及。书生只感到左右脸旁有两股力道分别袭来,顿时直挨了黑衣人两个耳光,双脸火辣辣地疼。书生正想大喊,却喊不出话来。正在这时,店小二把牛肉、小菜、米酒送到。那黑衣人眼疾手快,顺势把一片片牛肉似连环炮一般扔向书生。

旁边的大汉见状,愤愤不平道:“你这无赖忒无理!”说罢,他冲在书生身前。黑衣人冷笑了一声,伸手只一拳袭来。那大汉大喊一声,正待格挡,怎料黑衣人只是虚晃一拳,紧接着使出连环腿之技,直把那大汉踢出半丈远。书生正待要跑,只觉头上一湿,米酒从头上洒了下来。原来那黑衣人径自把米酒浇了过来。书生受此大辱,愤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得被动招架。

店小二这才缓过来,大喊:“打人啦!”黑衣人闻言,掀翻桌子,向门外疾走,店小二哪敢阻拦。黑衣人径直离开酒楼,消失在黑夜里。

待到次日,书生、大汉和店小二便去官府首告。但因线索实在太少,官府亦无从查起,几人只得作罢。

离皇帝驾临山岩寺仅剩一日时,靖常府大将军陆卫成和禁军①指挥使顾典节率卫队前往山岩寺北边安营扎寨,设立护卫大营。

这靖常府是朝廷的核心部门之一。靖常府统领封大将军,授正一品②官衔。府内各官员皆为武将,多由立过战功的将领组成。靖常府的名字取捍卫大常王朝之意,负责保卫皇帝及各王公的安全,兼具特务、查案、协防等职能。皇帝柳禀世视靖常府为捍卫皇权的中流砥柱,对其颇为倚重。

从皇帝行宫到山岩寺仅几里路,却来了近千名兵士,他们大多是随驾的禁军兵士。禁军指挥使顾典节负责皇帝此次山岩寺之行的安全保卫事宜。

待到傍晚时分,顾典节忽见一兵士来报:“顾大将军,禁军卫队的一个卫兵点名未到。卫队奉命驻扎大营后,严禁外出,不知怎会少一名兵士。我等寻遍全山,却未曾找到。”

顾典节闻言,速召集禁军头目商议。待各将领到达后,顾典节道:“明日圣上就要驾临山岩寺。圣上已昭告天下,日子不易更改。圣上为表亲民,特意允许民众在自行宫至山岩寺的官道两旁一睹圣颜。如今禁军少一兵士,始终是个隐患,只怕那兵士图谋不轨。诸位有何高见?”

禁军指挥使话音刚落,禁军副指挥使盛必达便道:“末将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可谓前所未有。将军当速禀明圣上,恳请圣上改期,待我等查明后再恭迎圣驾不迟。”

众将多认为此言甚是。禁军指挥使顾典节叹了口气,道:“圣上已昭告天下,恐怕不易改期。为求万全,本将速申请去行宫亲自面圣,恳请圣上酌情改期。”

言毕,顾典节便带着盛必达奔赴行宫而去。禁军正副指挥使抵达行宫后,向皇帝秉明了此次禁军兵士失踪事件的利害。

只见皇帝道:“君无戏言,若此次因故改期,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不过卿等如此谨慎也是为朕着想。为保万全,朕命抽调靖常府得力兵士与禁军一道布防。从原驻守山岩寺外围的禁军中,抽调一半兵士守卫山岩寺内围。另命靖常府增派人手,混入到迎驾的百姓之中,以防万一。”

顾典节和盛必达见皇帝部署有方,只得朗声道:“遵旨。”两人随即离开行宫,与靖常府协调换防。

待到次日,皇帝自行宫起驾,随行的有太子、各皇子、各府要员等一众人等。车队浩浩荡荡,自出行宫外不到一刻钟,便到达官道。此官道离山岩寺不到几里远,街道旁早已挤满了民众,百姓都想一睹圣颜。

只见皇帝端坐于龙轿之中,目视前方,脸上充满威严。三日前在至善楼里的书生、大汉、道士也挤在人群之中。书生和大汉激动不已,踮着脚探着头,生怕未能瞧见皇帝。道士却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看着车队经过。

书生见附近人头攒动,闻讯赶来的百姓络绎不绝,遂对道士道:“民心所向岂是你这道人能明了的?”

道士怒道:“你这书生太迂腐,这么多人只是来瞧热闹罢了。”

书生嘲讽道:“你这道人有胆在背地里侮辱当今圣上。如今圣上驾临,你可敢走出人群,当面侮辱圣上?你恐怕是有心无胆吧。”

道士闻言默然不语,随即“哼”了一声,便转过身去,大步离去。

此时,在山岩寺旁的禁军护卫大营里,禁军副指挥使盛必达和禁军参谋正在议事,忽见一兵士急匆匆地进入营帐,道:“盛将军,找到失踪的兵士了!”未等兵士继续说完,盛必达便打断道:“可算找到他了,快把他押上来!”

兵士道:“押不上来了。在下在后山旁的草丛里,发现了失踪兵士的尸体。他只着单衣,外面的铠甲不知哪里去了,禁军通行令牌也遗失了。”

盛必达和禁军参谋闻言大惊,急随兵士火速前往后山,只见草丛旁围着几名兵士。盛必达和禁军参谋一看,那失踪的兵士平躺在草丛里,脖子上有一道伤痕,显然是被一刀毙命。他身着单衣,铠甲令牌全无。

禁军参谋素来善于断案,忙道:“盛将军,大事不妙。依属下所见,此兵士丢失的铠甲和通行令牌,必是被那逆贼夺去。那逆贼必是想装扮成禁军兵士。以此推断,此事不偏不倚,恰巧发生在圣上驾临山岩寺之前,属下深恐有人想惊圣驾。”

盛必达叹道:“如今圣上已出行宫,难道让圣上退回去不成?你还有何高见?”

禁军参谋道:“为今之计,只有速禀明圣上,并在圣上进入山岩寺之前,增派人手。为防万一,属下认为需为圣上增派贴身侍卫。”

盛必达忙道:“圣上的贴身侍卫如今有几人?”

禁军参谋道:“只带了常备侍卫一人。”

盛必达道:“事态紧急,我等秉明圣上已然不及。传我将令,速传靖常府副将袁念风前往山岩寺贴身侍驾。”禁军兵士得令后,旋即前往靖常府大营。

这靖常府副将袁念风乃朝廷正一品大员袁华之子,曾奉命驻守边关五载,武艺颇为纯熟,立下赫赫战功。在皇帝柳禀世还是藩王时,袁念风便被派往边关。待藩王柳禀世起兵夺位后,柳禀世念袁念风之父袁华拥戴有功,便把袁华擢升为正一品大员。一个月前,皇帝接受袁华的请求,从边关召回袁念风,让他做了靖常府副将,授从四品官衔。

禁军参谋见盛必达命袁念风紧急护驾,忙道:“如此甚好,属下认为应放外收中,抽调一半禁军兵士严守内围。”盛必达点头称是,命手下火速告知在山岩寺旁的顾典节。

不知皇帝的山岩寺之行能否万无一失,且听下回分解。


文学小说出版文学小说出版 诗歌散文出版诗歌散文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专著出版 其他书稿出版其他书稿出版 书号咨询出版书号咨询出版 宣传推广发行宣传推广发行
tel:188-4616-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