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线:188-4616-689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黄河浸润的时光》

新书展示《黄河浸润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2-02-10 14:05:05 价格:¥52.00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1.这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近年读书的收获及心得。

2.“一篇好散文,绝不是修辞术的堆积和挑拣,而是一种叫人心疼的精神体验……散文不止是书写经验和讲述欲望,而应该站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高度,让人们相信‘希望的存在’和崇尚‘灵魂的善’——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3.黑白印刷,书籍内页附有小插画,阅读舒适轻松。

 

 

内容简介:

 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的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犹如镶嵌在黄河上的三颗明珠,“黄河三峡”美不胜收。这里的山水、人情,以及近年农村发生的变化,都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感受。

 

作者简介:

孔令莲,女,汉族,笔名阿莲,甘肃永靖人,现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永靖县税务局。近百篇诗文散见于《飞天》《散文诗》《湖南散文》《中国税务报》《甘肃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一江水》及诗词集《西窗沐风》,多次获奖。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卷一 捧读识秀

人生况味品渔父……………………… 2

嬉笑怒骂皆真情……………………… 6

大时代中涌动的小人物……………… 9

听一个男孩讲故事…………………… 16

灵魂有香气的男人…………………… 20

《一江水》浮出……………………… 24

正义在燃烧…………………………… 28

听雪…………………………………… 31

冷眼旁观人世间的毛姆……………… 35

闲话《人间词话》…………………… 40

打开与历史对话的最大可能………… 43

手札世相……………………………… 46

北宋文坛巨擘苏轼…………………… 49

 

卷二 人物走笔

焦玉洁其人其诗其书………………… 63

《云的锦书》之细语………………… 69

小墨斗弹出大人生…………………… 75

让刀下的花木慢慢呼吸……………… 81

甘当铸造领头雁……………………… 89

火中求财取之有道…………………… 99

揣着爱心去驻村……………………… 108

我们一起逛大川……………………… 115

徜徉诗翰里,行摄水云间…………… 123

 

卷三 生活履痕

退一步,再退一步…………………… 133

行走以外……………………………… 136

歌声里抚摸呼吸……………………… 139

煨亮心中的火………………………… 143

举手投足间的颜色…………………… 149

培植一点浩然气……………………… 151

给妈妈的一封信……………………… 153

青春在韵律上舞动…………………… 157

月岸听花问水………………………… 161

意象庄浪……………………………… 165

在齐家坪,与岁月长谈……………… 168

一个人的桃源………………………… 175

冬至将至……………………………… 181

妙香佛国炳灵寺……………………… 184

秋风物语……………………………… 192

枣香深处真鲁寺……………………… 196

缅甸笔记……………………………… 203

和春天一起萌发……………………… 211

清水里的女子………………………… 213

菱花镜………………………………… 216

写意关山……………………………… 219

赤壁西流罗家洞……………………… 222

后记

 

 

内文赏析:

人生况味品渔父

 渔父,顾名思义是一个打鱼人,他在中国古代被赋予避世隐身、自由自在的隐士的含义。姜子牙,是活在文字里最早的渔父,可他要钓的是一个王朝,被供奉在《封神演义》的神坛上,有着安定江山的仙风道骨。

当渔父满载文学内蕴出现时,到了战国时期。

《庄子·杂篇·渔父》是庄子所著的《庄子》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渔父和孔子的一次对话过程。对本篇,历来多有指责,它常被认为是伪作,但通篇思想和庄子一贯的主张有相同之处。其中渔父“须眉交白,被发揄袂”,看见孔子为传道授业四处奔波,就忍不住开导孔子:不要这么苦心劳形,非要去干那些不属于自己本分的事,指斥孔子一贯奉行的儒家思想,阐述“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孔子此时在鲁国两次受到冷遇,在卫国被铲除所有的足迹,在宋国遭受砍掉坐荫之树的羞辱,又久久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可谓处境艰难,四处碰壁。面对渔父“杖拏逆立”的怠慢,孔子施以“曲要磬折,言拜而应”的谦恭,这让站在一旁的子路、子贡颇为不解:一个捕鱼的老人,怎么能获得如此厚爱呢?孔子解释:“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可见,孔子对渔父的见解和主张颇以为然。这时的渔父,俨然是庄子的化身。

另一篇《渔父》出自《楚辞》,作者也不确定,但《文选》和《古文观止》都有它的一席之地。这位渔父不忍心看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上前规劝,引来的却是屈原“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渔父提出屈原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理论,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醨”,劝他走一条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道路,而屈原则秉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的执着信念。屈原听不进渔父的劝告,渔父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莞尔而笑”,兀自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歌谣,“鼓枻而去”——这一转身,多么传神!此刻的渔父,便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智者,和庄子一样,还是站在道统的讲坛上居高临下,侃侃而谈。

 

张志和在《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如果逐一勾勒、烘染,便是一幅构思巧妙、意境优美的水乡春汛图。至此,渔父走下讲坛,开始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怀着高远、散淡、悠然自得的意趣。

 

柳宗元在《渔翁》中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位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随意飘浮,相互追逐。渔翁贯穿始末,他由夜而晨的一举一动深深牵引着读者,忙碌的身影转换中显示着时间的流逝,直到吃饱喝足,驾一叶扁舟逍遥在云白水绿的江面上,这就是烟火人生。虽然此时的柳宗元在政治上革新失败,身心遭受巨大打击,眼前拥堵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万般寒凉,但他的内心世界依然热烈,需要在山水中寻求一片安放心境的宁静之所。此刻的渔翁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就是渔翁。

 

韩愈在《湘中》写道:“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整首诗中不难读出,诗人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渔父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中的《渔父》,情景交融,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含蓄地抒发着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之情,遍布世无知音的寂寥悲凉。

 

孙承宗在《渔翁》中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陆游在《渔浦》中写道:“渔翁持鱼扣弦卖,炯炯绿瞳双脸丹。我欲从之逝已远,菱歌一曲暮江寒。”这样的渔父,就像村庄里的邻居大爷,只要轻唤一声“阿爷”,他定会绽开菊花般的笑容,在人群里和你俚语相叙家长里短,即使发现认错了人也无妨。

 

陆游的另一篇《鹊桥仙·一竿风月》中的渔父是这样的:“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似乎是一位得道顿悟者,淡静如山风吹过松林,心怀般若,眼开四方。

 

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在被贬永昌之初,心存被朝廷再次起用的幻想,在诗中颇为自信地写道:“京华一朵千重价,肯信空心委路尘”。可是直到三十年过去,杨慎双鬓斑驳,还是没能等到朝廷的赦免。“已消湖海元龙气,只有沧浪渔夫心”,可怜杨慎一腔诗书,生平抱负黯然消散在岁月中。

文学小说出版文学小说出版 诗歌散文出版诗歌散文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专著出版 其他书稿出版其他书稿出版 书号咨询出版书号咨询出版 宣传推广发行宣传推广发行
tel:188-4616-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