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线:188-4616-689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中医解证录:中医学用篇》

新书展示《中医解证录:中医学用篇》

发布时间:2024-12-10 15:57:20 价格:¥79.80元 购买地址: 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首次发掘整理《黄帝内经》心理学,填补中医心理学空白。

古中医心理学首次公开面世,给抑郁症患者带来希望。

《黄帝内经》祝由术大揭秘,如何用古中医心理学解决现代心理疾病难题。


《中医解证录:中医学用篇》是一部凝聚作者二十年中医智慧的临床著作。作者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石,带来了对中医经典《伤寒论》《黄帝内经》的深刻研习体会。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本书探讨传统中医如何与时俱进,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通过医论篇、方药篇、病案篇等内容,全面展示中医的魅力与价值。

书中结合 60 余个临床病案,涵盖阑尾炎、过敏和免疫类等常见及疑难疾病,提出新颖观点,既有对传统中医的传承,又有新时代的创新思考。

 如果热爱中医,渴望深入了解传统医学在现代的发展,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为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读者走进中医的精彩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中医临床著作,包含《伤寒论》《黄帝内经》研习体会、传统中医如何适应新时代、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医论篇、方药篇、病案篇等内容。作者大学毕业后即扎根基层,实践中医,本书是作者二十年学、用中医的体会及创新思考总结,结合作者临床的60余个病案,对一些常见及疑难疾病,如阑尾炎、过敏和免疫类疾病等,提出一些新观点,在继承中医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下作者对中医的思考和总结,对于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刘子彬,男,1981年生,河北栾城人,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多年来扎根临床,立足实践,学以致用。提倡中西融合、创新发展。长年致力于病毒感染、过敏类、免疫类、代谢类和膝关节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参编有《膝关节保守治疗新理念和新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伤寒论》研习体会

第一节 亲身体会《伤寒论》的魅力1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瘟疫5

第三节 《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10

第四节 对《伤寒论》的整理14

第五节 伤寒和温病之争18

第六节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高峰,但不是终点24

第七节 换个角度读《伤寒论》27

 

第二章 《黄帝内经》研习体会

第一节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和主要内容33

第二节 经络和针灸的源头37

第三节 《黄帝内经》十二字真言40

第四节 《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学内容初探44

第五节 发现《黄帝内经》心理疗法54

第六节 《黄帝内经》情绪释放术59

第七节 《黄帝内经》心理学条文汇集和研习体会65

第八节 一个产后抑郁的案例104

第九节 一个心理疾病引起胃胀的案例115

 

第三章 传统中医如何适应新时代

第一节 “经方热”是复古守旧吗?119

第二节 临床实践是中医之本125

第三节 生态人体和生态医学128

第四节 古今中医理论体系举隅140

 

第四章 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

第一节 “医生,我这个病能断根吗?”147

第二节 面对疾病,医生和患者要一起努力149

第三节 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瞑眩反应”152

第四节 疾病的一般进程157

第五节 症状,不等于敌人160

第六节 手术不是首选治疗方法163

 

第五章 医论篇

第一节 时发时止多虚证167

第二节 勿神化脉诊,须重视触诊170

第三节 “针刺穴位催眠诱导法”的探讨173

第四节 胃酸过多的本质——肠液不足胃酸补177

第五节 “治此愈彼”病案两则及思考185

第六节 过敏性鼻炎的诊治体会188

第七节 打通哮喘和皮肤病的界限192

第八节 关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和思考197

第九节 三个儿童腹痛,三种治法202

第十节 高血压的深层思考203

第十一节 冠心病的免疫思考208

第十二节 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思考211

第十三节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214

                     ——膝关节疾病的探索214

第十四节 治疗阑尾炎的一些经验220

第十五节 阑尾炎的本质是虚证223

第十六节 从“服药后腹泻治愈咳嗽”230

                    案例看肺与大肠的相关性230

第十七节 腱鞘炎和肩周炎的共同病机231

第十八节 荨麻疹的治疗困境和反思233

第十九节 扶阳还是滋阴?237

第二十节 从经典看“抑郁症从肾治疗”240

第二十一节 降糖药和胰岛素,需要终身用药吗?241

第二十二节 中医新论243

 

第六章 方药篇

第一节 《黄帝内经》五味五脏补泻理论探释253

第二节 黄芩安胎的另一种解释259

第三节 黄芩——免疫抑制首选之药262

第四节 逍遥丸的来历270

第五节 甘草泻心汤的拓展应用271

第六节 经历大柴胡汤276

第七节 小建中汤再升级——建中合剂278

 

第七章 病案篇289

第一节 外感病案289

第二节 内科病案303

第三节 外科病案328

第四节 疼痛科病案336

 

参考文献355

 记357


精选文摘

 

第一节 亲身体会《伤寒论》的魅力

 

大概2005年,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了一次应用经方治病的机会。

那年春节我回家后,听母亲说,这个冬季她半夜总是胸口憋闷,喘不上气来,经常要半夜坐起来大口喘气。

我给她切脉,发现她的右脉,尤其是尺脉很弱,几乎摸不到了。

当时,我在读李可先生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对李可老先生敬仰不已。从母亲的症状来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大,正好用李老创制的破格救心汤一试。我给母亲抓了四逆汤加山茱萸,制附片从30g起步,吃了5剂后,加量到45g,最后加量到60g,吃了半个月。

最终母亲胸口憋闷、喘息的症状消失了,往后几年,连往年经常发作的冬季感冒咳嗽的情况都很少发生。

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开方,治疗的还是自己的亲人,中医神奇的疗效,坚定了我学中医的信心。经方四逆汤强心通脉的强大功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时间过去了17年,也就是2022年冬季,我自己病倒了。

2022年12月初,我接诊的发热患者比较多,非常忙碌,身体感到有些疲劳乏力。在12月9日这一天,我感觉咽喉不适,自己配了玄参、麦冬、桔梗之类的药服用,似乎咽喉不适的症状缓解了一些。

到了10日晚上,我回家跟父母聚了聚,晚餐后准备离开的时候,就感觉头有点晕晕的,有点反胃,感觉全身都不舒服。

半个小时后回到住处,我感觉全身发冷,心里一惊:情况不妙,要发热了!

立即拿了几味当归、生地之类的颗粒中药,又加了20g人参,冲服下去。

这一夜,发热、寒战、出汗、咽痛……迷迷糊糊,辗转反侧一整夜,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二天,热稍退了,但是咽痛得更厉害了,肚子也胀。服了一些大黄,腹泻了几次,咽痛丝毫不减(此为错误治法)。

这时突然想起,曾看到过他人用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治疗咽痛。此方在《金匮要略》中本来是治疗咽喉部溃疡的,现代不少医生常用,效果很好。现在咽喉疼痛得厉害,不妨试试。

家中没有干姜,即用生姜代替,煮了喝下去,不到1分钟,咽痛的症状立即减轻!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甘草泻心汤的威力,令我非常震惊。后来我治疗病毒感染之类的疾病,当症状以咽痛为主要表现,或者发热后遗留咽痛的后遗症时,常常用此方,效果相当好。

后来我推测,甘草泻心汤可能有强大的免疫调节(抑制体液免疫亢进)作用,就将其拓展应用到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突出。

这次生病让我吃了大苦头,在床上躺了1个多星期才开始上班工作,完全恢复花了1个多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次生病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病毒的威力。我对从开始感染后身体的初期反应到发热,再到热退后咽痛、极度乏力、动则汗出,最后痊愈的全过程有了比较深刻的体验。同时也在自己身上验证了一些方药的疗效,这给我以后治疗类似的患者,打下了一个有利的基础。

这半年来,我治疗了很多类似的患者,从刚开始尝试治疗时的忐忑不安,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

原来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现代社会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而流行性传染病的大流行已经很少会发生了。但这次经历告诉我们,我们低估了微生物的力量,在它们面前,我们建立的医学预防体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和有效。

对于病毒感染类疾病,什么治疗才是最有效的?我在实践中观察到,中医药的疗效还是非常可靠的。而用了退热药、抗病毒药等西药以后,病情往往容易反复,容易反复发热,后遗症也比较多,如咳嗽、咽痛、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针对后遗症的治疗,中医药的疗效也很令人满意。

同一种病毒,不同的人感染,症状反应差异很大:有的人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有的人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有的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有的人症状很重,有的人症状很轻,还有的人病毒在其体内潜伏起来不发病,不出现症状。

文学小说出版文学小说出版 诗歌散文出版诗歌散文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专著出版 其他书稿出版其他书稿出版 书号咨询出版书号咨询出版 宣传推广发行宣传推广发行
tel:188-4616-6899